- 錢的發明
- 錢的源頭
- 錢出現之前, 交易只能透過非正式的信用與債務.
- 以物易物的交易仰賴慾望的雙重巧合
- 非正式的信用只適用於彼此認識, 以家族關係為核心的小村莊,
- 社會擴大, 需要標準化清償工具, 於是發明貨幣
- 生展指引和資源分配的權力下放
- 中央集權的社會不需要錢
- 由中央機關進行生產指引和資源再分配
- 統一管理缺乏效率, 創造了錢的需求, 衍生出能進行交易的環境
- 我們發明紙幣, 掀起經濟革命, 之後卻忘了所有發生過的事情
- 金屬貨幣的價值, 由製作原料保證,
- 增加攜帶的難度
- 宋朝紙幣發明, 引發經濟革命
- 前提是造紙術和印刷術
- 紙幣的價值來源於貴金屬
- 發行機關用信用擔保, 讓紙幣可以兌換金屬貨幣
- 紙幣提高貨幣系統的效率
- 紙幣方便交易和儲存, 方便的交易讓稅收從實物變成貨幣
- 以貨幣為主的稅收, 讓人民有了更彈性的工作選擇
- 經濟可以進行更有效率的專業分工
- 宋朝便有了餐廳
- 無疑, 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 元朝沿用紙幣, 後期逐漸放棄紙幣和金屬的兌換保證
- 保證紙幣的價值的是蒙古帝國的權力
- 不把紙幣當錢, 就是反抗蒙古帝國
- 錢成為純粹抽象的東西, 匿名的信用
- 當你相信錢的價值, 也相信別人相信錢的價值, 那麼這錢便可成為交易與儲存工具
- 明朝放棄紙幣的使用, 走回金屬貨幣
- 謀殺, 小兒皇帝和發明資本主義
- 金匠如何重新發明了銀行
- 以金屬價值擔保的錢幣, 帶來劣幣驅除良幣的問題
- 歐洲紙幣的發展
- 最初如同中國, 先是有人(金匠)以收據做貴重金屬的擔保, 接著大眾開始習慣以收據做錢幣交易
- 金匠在此之上, 多了放款的業務
- 金匠以借貸的方式, 直接提供收據給借貸者
- 透過借貸, 一份存款變成兩分錢, 從此貨幣乘數作用發生, 大量的錢被創造出來
- 這帶來擠兌風險
- 紙幣背後的擔保, 從貴金屬+金匠信用, 變成貴金屬+金匠信用+借貸者信用
- 信用兩者的倒帳都會破壞這份紙幣的價值
- 如何靠機率致富
- 賭博遊戲間接促進了機率的發展
- 有了機率和統計工具, 人類對於未來的期望有更準確的預估
- 期望值讓人們能對未來定價
- 金融是一場時間旅行:股票市場的發明
- 金融的本質是時間旅行
- 儲蓄是把資源從現在挪到未來, 融資是把資源從未來挪回現在
- 規模化的商業和工業帶來資本的需求
- 經營方需要更多的資源進行前期投入, 以期在未來獲得回報
- 資本主義的概念:公司和股份, 協定了投資方和經營方的合作方式
- 首家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
- 投資方的臨時的變現需求, 創造股票交易, 也衍伸出各種交易形式
- 期貨,賣空, 選擇權等等
- 機率讓我們得以對時間和可能性定價
- 約翰.勞去印錢
- 貴金屬的產量和人類經濟成長速度不同
- 依賴金屬價值的貨幣系統常常流於通縮
- 建立貨幣體系的基石是信任
- 初期是該貨幣與貴金屬的兌換關係
- 主權創造該貨幣的需求
- 好比政府接受人民以該貨幣為繳稅
- 接著人們開始習慣這貨幣, 建立信心
- 百萬富翁的誕生
- 以信用為基礎的體系, 當面對問題時, 超發信用是種短多長空的簡易選擇
- 以政府來說, 提高貨幣流通量
- 風險是惡性通膨
- 以企業來說, 增發股票
- 風險是公司價值滑落
- 約翰勞在法國, 同時遇到了上述二者, 最終導致金融經濟和密西西比公司的泡沫化
- 政府印出大量的紙幣,讓市場上的錢變多、變便宜。
- 人們拿著這些廉價的錢,瘋狂湧入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
- 股價飆漲,創造了巨大的帳面財富,刺激了更多投機需求。
- 這形成了一個失控的正回饋循環,直到泡沫的根基——也就是人們對密西西比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信任——開始動搖,最終引發了擠兌和拋售的死亡螺旋。
- 更多的錢
- 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多的錢
- 貨幣最終都會兌換到商品或是服務, 也就是整個社會的生產力
- 以生產力來說, 工業與科技的進步, 讓近代人類的生產力急遽成長
- 人類有更高的生產力等同人類有更多的錢, 平均每個人有更多的錢
- 但, 真的嗎?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多的錢?
- 生產力上升, 往往意味著生產技術的效率增進
- 這往往意味著一些職位被更有效的方式取代了
- 可能是機械取代人力, 可能是制度改進讓職位消失
- 盧德主義
- 著名的反紡織工業化
- 失敗收場
- 現代的錢
- 金本位:愛的故事
- 貴金屬天然, 客觀且永恆, 且發行量不受政府控管
- 以貴金屬來儲存購買力時, 儲存需求會降低貴金屬的流通量
- 如果該貴金屬同時是種貨幣, 則是惡性循環的通貨緊縮
- 通縮下, 時間價值大增, 抑制投資和交易等經濟活動,
- 對存錢的人有利, 對持有負債和資產的人反之
- 貨幣幻覺
- 人總是認為一塊錢是一塊錢, 而忽略不同時間的錢, 有著不同的購買力
- 金本位保障的是錢對黃金的購買力, 但沒有考慮到錢對其他事物的購買力
- 別只是叫他中央銀行
- 分散的起點
- 美國建國時對中央集權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導致長期沒有中央銀行
- 銀行各自發鈔, 各自以黃金維護紙幣信用
- 現實的壓力
- 南北戰爭和經濟發展的需求,迫使政治權力走向集中, 體現在貨幣的統一
- 最終誕生的 Fed,「去中心化的中央銀行」。
- 權力分散在全國 12 個地區的準備銀行,其理事會結構也試圖在政治任命(總統)和銀行專業之間取得平衡。
- 貨幣已死, 貨幣長存
- 金本位下貨幣的儲存和交易能力
- 黃金的兌換保證, 維護財富儲存能力
- 黃金到紙鈔, 紙鈔到銀行存款, 這兩階段的乘數效應, 擴大整體貨幣供給,
- 主管機關調控貨幣的流通交易能力
- 調整利率和準備率
- 經濟增長的速度超過黃金生產的速度, 迫使乘數效應擴大
- 大的貨幣乘數意味貨幣的信用價值越高, 儲存財富時. 人們篇好選擇不需要信用的儲存體, 黃金
- 讓貨幣換回黃金的需求上升
- 為了抑止需求, 主管機關必須提高利率, 增加儲存貨幣的吸引力
- 聯準會的兩難的絕境
- 拯救經濟:需要降息、印鈔,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 拯救貨幣:需要升息,吸引黃金,維持美元的黃金價值。
- 聯準會選擇後者, 這導致美國的大蕭條
- 羅斯福對抗大蕭條的方式
- 禁止人民持有黃金, 毀滅黃金的財富儲存能力
- 強迫美國人民從對「金屬」的信任,轉向對「美國政府和整個經濟體系」的信任
- 二十一世紀的錢
- 房間裡的兩個傢伙發明出一種新的錢
- 現代貨幣缺乏財富儲存能力
- 缺乏貴金屬的保障
- 通膨造成的貶值
- 因時間的財富損失由利率來補充, 但是並非所有數量和存放時間的貨幣都有適當的利率補償
- 有利率補貼, 同時又交易方便的需求, 創造了貨幣市場基金
- 貨幣市場基金
- 客戶投資, 基金將錢放於銀行存款, 政府債券等超安全的項
- 提供低利率, 流動性好, 且帳面永不虧損的基金
- 帳面永不虧損讓貨幣市場基金被視為現金, 可以直接用以交易
- 模糊了「投資」與「存款」的界線
- 貨幣市場基金規模擴張
- 所有金融創新,在成功後開始追求更高的利潤
- 貨幣市場基金逐漸偏離了最初的「超安全」原則,開始承擔隱性風險
- 先是開始借錢給安全穩健的企業 (商業票據),
- 然後是把錢借給有擔保但是不夠健全的企業(資產擔保商業本票)
- 收投資人的錢, 借給商業機構, 且這些投資被當作約當現金, 這實際是銀行業務, 因而稱為影子銀行
- 任何一小部分的信用風險, 都讓市場進入惡性循環的擠兌
- 2008, 當底層資產(雷曼兄弟的商業票據)的信用一崩潰,「它其實不是現金」這個被遺忘的真相就浮現了,引發了與歷史上所有銀行擠兌如出一轍的恐慌
- 最終是政府做最後擔保, 那些商業票據也成為了受政府保障的錢
- 歐元簡史
- 一群人因為各種不同理由, 形成國家, 構成政府, 願意用群體的角度去思考利益
- 非金本位時代, 國家之間的貨幣比例, 會因為兩國之間經濟和生產力的變化而調整
- 歐元讓不同國家, 使用同一種貨幣, 降低個別國家對貨幣的控制力,
- 在美國,如果加州經濟繁榮,而密西西比州陷入衰退,聯邦政府會自動地透過稅收和社會福利,將資源從加州轉移到密西西比州。
- 歐元區,德國並沒有一個常態性的、大規模的機制,可以自動將其財政盈餘轉移去補貼希臘的赤字。
- 2012 年的危機,實際上是ECB被迫用貨幣政策的手段,去代行了一部分財政聯盟的功能
- ECB願意為政府債務買單, 變相讓政府還是擁有印製錢的權力
- 激進的數位現金之夢
- 以政府信用為主的貨幣, 加上數位化的金融, 帶來的是低匿名性的貨幣
- 基於匿名性的需求, 基於加密理論的加密貨幣誕生了
- 區塊鍊讓交易的信用從主權機關轉移至全體
- A給B一筆錢, 最早是實體物質的轉移, 然後是銀行內帳戶數字的轉移, 然後是區塊鍊上受承認的帳本
- 換言之, 以數學達成的大眾信用.
- BTC
- 有數量上限, 交易速度就慢
- 長期來看注定會通縮, 使儲存價值大於交易價值
- ETH
- 沒有數量上限, 交易速度快, 額外應用較多
- 交易時會有貨幣被銷毀, 交易越頻繁, 貨幣總量有可能下降
- 長期來看, 應該是輕微通膨
- 錢的未來
- 貨幣演進的方向: 數位化, 低實體化
- 政府偏好能完全控制的貨幣, 低匿名性, 難以實體儲存
- 銀行的地位
- 貨幣體系中, 銀行和中央銀行有著巨大的權力, 這是否會被政府剝奪?
- 信用注定會擴張 - 現代貨幣理論
- 主張政府可以無視貨幣的不斷印錢, 只要經濟體可以將新發的錢轉成新的商品和服務, 而通膨的部分用稅務去控制.
- 國家先支出,再收稅
- 政府不是先收稅再花錢,而是先透過支出將貨幣「創造」出來,注入經濟體系。
- 稅收驅動需求
- 人民之所以需要這些政府創造出來的「錢」,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必須用它來繳稅。
- 為了獲得繳稅的憑證,人民就必須為政府工作,或是在市場上提供商品和服務來換取這種憑證。
- 這類似不需要貨幣的中央集權社會, 貨幣變成國民必須靠勞動賺取的"稅捐券"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錢是虛構的, 但我們都選擇相信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