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俺達の肉屋 日本和牛燒肉店


















Sur- 悠然


帶著梨類口感的豆薯薄片
煎干貝和玉蘭花蛋白醬
花香和鮮味, 少見的組合

五香醋搭配醃燻鴨賞
蛋黃醬配滷鴨心
Sur- 吃鴨賞料理都很好吃, 這次也不例外

一如既往的豆漿麵包和味噌奶油

碳烤的紹興酒天使紅蝦
酸柑茶製成的果凍
山茼蒿和春茶製成的碎冰
紹興酒的香, 酸柑茶的酸, 山茼蒿的苦
風味堆疊繽紛豐富, 好吃

漂亮完整的酸柑茶


烙烤的鮑魚與節瓜
紅椒與XO醬拌炒的白菜
海苔與墨魚汁製成的脆片

略可惜的一道菜
脆片的口感不明顯 較細緻的海苔風味容易被遮掩
也許改變j此欸形狀 讓入口接觸上升會好一點?
另外, 紅椒和XO醬搭配起來有點五味醬的感覺

剝皮辣椒雞湯配馬告油
這幾年的經典搭配(?)
剛剛好的過場

薩索雞
清酒, 麵茶,味琳為基底製成的薏仁, 火候剛好, Q度十足
黑芝麻給予黑蒜醬汁多一絲尾韻的厚度

個人很喜歡

石斑魚
酸菜醬汁不錯, 像是更清爽的奶油醬汁
皇宮菜和花椒油搭配不錯
期待這道菜更熟練, 煎魚技巧更上一層樓之後的表現


鹽麴六堆黑豬 碳烤芥藍
糖醋風味的羅望子醬汁 
豬肉有些部位好吃, 也些比較不拿手
期待更完整之後的表現

松針苦茶油製成的冰淇淋
草本的清香, 木質乾淨的苦味
苦的冰淇淋就是好吃! 

焦糖醬 豆漿奶酪 擂茶慕斯
酥脆的麥仁和花生粉
擂茶做成慕斯, 沒有搶走整道菜的戲份
這樣玩還挺有趣的

假的可麗露
開蓋前的期待
開蓋後的視覺呈現 撲鼻而來的強烈香氣
入口後顛覆印象的驚喜
個人非常讚賞的甜點
驚艷不下龍吟的迷迭香乳鴿


很滿意的一次再訪
突出的風味 大膽卻符合條理的搭配
將本土和外來文化融入菜色呈現
更別說最後以清苦, 澀苦, 甘苦為主題的甜點

新菜單剛上市不滿兩周.
期待整套菜單更熟練之後的表現.


2022年2月12日 星期六

祥雲龍吟



由下而上是炸里芋 軟絲 魚子醬 青檸皮
芋泥裹上米餅 偏西式的炸法 
蓬鬆的口感還不錯

鰹魚高湯煮過的冬筍 醋漬黃雞魚 山葵 刺蔥
冬筍的滋味很棒
如果山葵的清新感能在尾段再突出些就更好了

 鰻魚小黃瓜組合的另類呈現
 魚肉 魚皮分開處理
魚肉高湯柔煮 魚皮碳烤
搭配鰻魚骨頭熬煮而成的醬汁
夾小黃瓜 裹上芝麻葉
柔煮的魚肉軟嫩多汁 碳烤的魚皮酥脆焦香 
以芝麻葉包裹讓味覺較平緩 
相當喜歡

  牛骨湯
嘉義黃牛牛舌
馬告發酵高麗菜
牛舌軟嫩又不失其形 
牛骨湯 配上發酵的酸和馬告氣味 
這道也很喜歡

碗蓋內側有個霧中101

旗魚生魚片
濃口醬油 生薑 蔥白
有趣的搭配

稻燒鰹魚 龍蝦 紅喉
小玉洋蔥 海蘆筍 炸醬草 刺蔥
發酵番茄醬汁
跟之前相比 加入了更多的新鮮蔬菜
堆疊出的複雜變化
完成度上升 很喜歡

A菜的菜心 熬煮過以天婦羅的方式酥炸
搭配主廚製作的烏魚子
概念上是想以烏魚子的鮮苦 去釣出菜心的清甜
不過比例上烏魚子太多了, 一入口就滿滿烏魚子的味道
也許降低烏魚子的量 或是考慮接觸味蕾的順序 會比較平衡

午仔魚 菊芋泥 炸菊芋片 簡單的鹽調味
完全看燒烤功力
彈牙多汁的魚肉 菊芋泥的香甜 脆片的增添口感
從外形 口感 風味方面都無懈可擊
很喜歡

明蝦 甜豌豆 金蓮葉 茭白筍
每次來都會有的甜豆 
明蝦的口感 海鮮的旨味都有掌握到
雞油稍微有點搶戲

胭脂鴨
鴨骨 鴨賞 黑棗 洋蔥 蘿蔔熬煮而成的醬汁 搭配手指檸檬
燒烤的火候到位 依舊令人驚艷
醬汁旨味濃厚有著高湯感 不似西式醬汁有著明顯的酸甜味
相當喜歡


跟上一次一樣的控肉飯豬腩炊飯
跟之前相比 高菜的比例上升 豬油的比例下降
整體油膩感下降了


甜點比較沒感覺

整套下來相當滿意
傳統菜色吃得到日式高湯的正統
創新菜色吃得到不斷精進的突破

燒烤技藝 醬汁搭配 食材發酵
如何用台灣的食材呈現懷石
祥雲龍吟給予了不錯的答案

tea pairing 依舊不錯
這次看朋友點wine paring 配的也不賴
下次試試看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Orchid Restaurant 蘭











跟跟跟去年十一月的菜色幾乎一樣
只多了防風根濃湯而已
少了驚喜感有點可惜
下次還是等換菜單再來好了

 

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臥底經濟學家的10堂數據偵探課

  1. 用你的心去感覺
    1. 當人產生情緒反應時, 理解和評估就變得較難辦到
      1. 通常會找方法對不喜歡的證據視若無睹, 反之亦然
    2.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動機性推理, motivated reasoning
      1. 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帶著目的去思考某個主題, 以期得出某種結論
      2. 常以"一廂情願"的方式呈現
        1. 舉例:太希望covid早點過去, 導致對資料尚不足的統計數據, 給予了過高的信任
      3. 當此情況發生在專家身上時, 其領域知識可能放大效果
        1. 專家能找到更多資料來堅持己見
        2. 主動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 閃避讓自己不自在的資訊
          1. 懷疑是武器, 細節就是彈藥
      4. 偏見極化
        1. 知道的東西越多, 在有爭議的議題上就更有偏袒的觀點
    3. 時時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  有助於提升判斷力
      1. 這個資訊給了我什麼感覺? 
        1. 我氣炸了, 想要為自己辯白? 
        2. 很得意, 沾沾自喜.
      2. 覺察訓練有幫助

  2. 回想你的親身經歷
    1. 當統計數據和日常生活各說各話時
      1. 統計數據不一定能反映事情的全貌
        1. 統計的方法會影響結果
          1. 平均每輛巴士上有多少人 vs 平均每個人在巴士上會碰到多少人
    2. 素樸實在論, native realism
      1. 認為自己看到的現實情況是真實無誤, 沒有扭曲的
        1. 把這種個人觀點誤認為普遍觀點
        2. 可以產生嚴重的認知錯誤
          1. 同溫層效應
          2. 把媒體上引人注目的新聞當作普遍事件
    3. 統計指標若用來控制世界, 而非理解世界, 他就成為有害的東西
      1. 如果為了控制的目的而施加壓力, 觀察到的統計規律就會失效
      2. 當手段成為目標, 他就不再是好的手段
      3. 任何量化社會指標, 如果成為政策的依據, 容易受到貪腐壓力的影響, 因而扭曲或破壞他原本要監督的社會過程
    4. 蟲之視點與鳥之視點
      1. 透過個人經驗來了解世界, 蟲之視點
        1. 個人經驗給予了豐富但狹隘的認知
      2. 透過統計數據來了解世界, 鳥之視點
        1. 統計數據給予了概括性, 嚴謹且無趣的洞察

  3. 別急著算數字
    1. 想要了解統計結論時, 應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去追問這個結論是什麼意思
      1. 計算和衡量的目標是什麼, 以及用什麼方法計算?
      2. 舉例來說, 將墮胎視做早夭或是流產, 大幅影響嬰兒死亡率
    2. 急著算數字, premature enumertion
      1. 一頭進入統計的技術性問題, 探討數字的趨勢, 卻沒先了解最根本的問題, 
        1. 計算的對象和定義是什麼?
        2. 對於數字背後的人性故事缺乏好奇心.
    3. 舉例來說, 玩暴力電玩的孩子, 比較可能在現實生活展現暴力
      1. 暴力電玩的定義
        1. 如何定義暴力電玩? 小精靈算嗎?
      2. 如何定義遊玩?
        1. 時間和頻率
      3. 展現暴力的定義
        1. 是真的有暴力行為, 還是侵略性行為?
        2. 侵略性行為又如何被衡量

  4. 退後一步, 看見全局
    1. 什麼是新聞, 取決於我們的關注頻率
      1. 新聞頻率, 會改變新聞的定義
      2. 需要長時間觀察, 緩慢的改變很難被放進快節奏的新聞裡面
        1. 氣候變遷/赤貧人口的減少
      3. 現今快節奏的新聞, 往往過於捕捉顫動, 而非趨勢
    2. 預先記憶一些地標數字, 當作數字比較的基準
      1. 全世界人口
      2. 地球的圓周
      3. 中等小說的字數
      4. 地標大樓的高度
    3. 人們容易被意料之外的新聞吸引, 而令人意外的多半是壞消息
      1. 真確的負面型直覺偏誤
        1. 人生往往是慢慢好轉, 而突然急轉直下
    4. 好幾天依然成立的事實, 往往比最新的消息可靠
      1. 顫動vs趨勢

  5. 取得背景故事
    1. 個人周遭接觸到的一切, 並無法正確的代表這個世界
      1. 接觸到的資訊存在系統性的偏誤
      2. 我們讀的多半是暢銷書, 但大多數書並不是暢銷書
    2. 媒體, 新聞甚至論文的審查機制, 偏好新奇且令人驚訝的新發現
      1. 發表偏誤
        1. 複製實驗的發現, 並不受到歡迎
      2. 一個符合我們認知的常識, 往往很難進入視線範圍
        1. 人有預知未來能力人沒有預知能力的訊息更容易被選上
      3. 抓取目光的甜蜜點:奇妙到讓人留下印象, 但不至於讓人斥為不可能
    3. 科學實驗與統計門檻
      1. 統計檢驗的假設是, 所有數據是一次蒐集完成, 然後進行檢驗
        1. 並不是蒐集一點資料並檢驗, 然後再蒐集再檢驗, 直到通過門檻
      2. 統計門檻往往是5%, 換言之, 就算檢測的變因和結果完全獨立, 只要檢測的變因夠多, 也有5%的機會通過門檻
      3. HARK, Hypothesising After Result Known
        1. 得到結果後提出假設
        2. 正確的方法:提出假設之後, 要在收集新的數據
    4. 再現危機
      1. 許多受矚目的心理學研究往往無法重現.
      2. 情況正在好轉
        1. 預先註冊
          1. 在研究者展開實驗之前, 必須先在公開網站說明他想要研究什麼
        2. 越來越多人願意進行複製實驗
          1. 逆火效應被後續實驗證明相當罕見
    5. 檢驗科學新聞
      1. 實驗是如何進行? 發現到的效果有多大? 其他研究者的看法?

  6. 誰被遺漏了?
    1. 接觸統計結果時, 人們童常預設數據反應了"沒有立場的觀點"
      1. 但是數據可能隱藏了微小但根深蒂固的偏誤
        1. 早期的統計結果有時自然而然的排除了女性
        2. 對教授而言, 大學生往往是簡單好獲得的群體
        3. 以家庭而非以個人為單位的統計, 可能使結果偏向取樣自男性.
    2. 增大統計母體並不一定比較好
      1. 規模大的統計可以降低誤差, 但不一定能降低偏誤
      2. 容易被統計到會在大規模民調的原始數據中造成偏誤
    3. 大數據的時代帶來樣本數=全體的概念
      1. 但是, 這邊的全體一樣具備了偏誤
        1. fb只能看到所有在使用fb的人
    4. 多注意統計中是否遺漏了什麼人或是什麼東西

  7. 當電腦說"不"時, 要求公開透明
    1. 極端的大數據支持者主張 : 先以數學的觀點檢視數據, 再建立脈絡, 讓數字自己說話
      1. 大數據的分析能舉出相關性, 但是相關性並不一定代表因果性
    2. 因果性很重要, 只靠相關性支持的分析, 長久看來容易被推翻
      1. 如果不知道什麼導致相關性成立, 意味著不知道什麼時候相關性不成立.
        1. 好比Google流感趨勢分析從成功到失敗
    3. 小數據裡面會碰到的問題, 在大數據中依然存在.
      1. 偏差有問題的數據收集再多還是有偏差
    4. 演算法的表現可能比人好, 也可能比人差, 如何評斷
      1. 這邊作者提到一些針對現有數據模型演算法的案例分析, 並試圖舉證人工判斷的結果更好
      2. 個人認為, 演算法的可重複性得以讓他人進行分析, 這反而是個優點
    5. 資訊公開
      1. 多數擁有大數據的公司, 都將數據和衍伸的演算法視為機密
      2. 針對公領域做決策的演算法, 該如何受到監理?
        1. 資料如何取得? 演算法表現如何評估? 

  8. 別把統計基石視為理所當然
    1. 統計是一種手段, 而不是目的
      1. 統計不該成為執政者粉飾太平的工具
        1. 不應該只為政府服務
        2. 不應該成為政府的壓迫工具
    2. 統計的成本看似很高, 但是和其對決策的幫助相比, 其實很划算.
      1. 統具數據是基石, 成為其他研究或是決策時的依據

  9. 別忘了, 錯誤的訊息也可能美得令人目眩神迷
    1. 南丁格爾將枯燥的數字轉成令人注目的圖表, 視覺化後的資訊為其論述增加說服力
      1. 視覺化可以增進影響力, 但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2. 我們要的是事實, 事實是所有統計研究應遵循的座右銘
    2. 在電腦軟體輔助下, 統計數字可視化已經是現代的常態
      1. 但是過度強調視覺化, 可能會讓圖表淪為裝飾
      2. 甚至可能為了強調視覺效果, 降低了統計資料的嚴謹性
        1. 不透明的數字來源, 不應當拿來對比的資料
    3. 生動的圖表, 容易在網路上被人瘋傳, 無論真假
      1. 我們應當覺察自己看到圖表的情緒反應, 淡化他, 讓自己能客觀地審視資訊
        1. 審視自己是否能了解圖表背後的基本原理
          1. 被統計的對象是誰? 統計的方式?
          2. 各軸的意義是什麼?

  10. 保持開放的心態
    1. 留給自己犯錯的空間, 留給大眾犯錯的時間
      1. 市場保持非理性的時間, 要比你保持償付能力的時間來得長
    2. 人腦總是根據不完整的訊息來理解周遭世界
      1. 依據期待來進行預測, 並傾向根據少量訊息來泥補空缺
      2. 選擇性的接受事實, 甚至會改變記憶, 來避開需要承認自身錯誤的難堪
      3. 拒絕接受數據, 因為不相信世界已經改變了.
    3. 超級預測者
      1. 跨能制勝一書中強調超級預測者的知識多樣性
      2. 這邊強調超級預測者的開放心態, 綜合局內和局外觀點的分析
        1. 局內觀點 : 將焦點放在眼前要分析的案例上
        2. 局外觀點 : 比較類別為整體, 多半是統計數據
      3. 當有新證據和主張時, 願意放棄自己的成見, 能接受他人和自己的不同, 當成學習的機會
        1. 信念是必須驗證的假設, 而不是需要保護的寶藏

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人性的弱點

  1. 與人相處的基本技巧
    1. 想要採集蜂蜜, 就別損壞蜂巢
      1. 批評就像家鴿, 總有一天會飛回來
      2. 人們經常在做錯事時, 只會為自己辯解, 開脫, 並推卸責任給其他人
      3. 不要過分去批評, 指責和抱怨別人
        1. 這會傷害他人自尊, 引起不滿
      4. 不要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 應該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2. 真誠地讚美他人
      1. 想要駕馭別人, 請不要吝嗇, 盡量給予對方需要的一切
      2. 自重感和自尊與生俱來, 給他人真誠的讚揚可以使你迅速獲得成功 
      3. 讚賞源於真誠, 諂媚始於虛偽
      4. 細心去研究別人的優點, 用由衷且誠懇的讚賞去收穫夥伴

    3. 在他人的強烈需求中覺醒
      1. 每個人關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的得失
        1. 每個人都有需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能最大限度的挑起他人的欲望, 便能獲得最大的回報
      2. 善於捕捉他人觀點的人, 才能左右逢源
        1. 以他人的立場來看待問題

    4. 不要期待他人感激自己
      1.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對幫助表示感激, 
        1. 不要對忘恩負義的人心懷怨恨
      2. 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沒有期待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

  2. 讓他人喜歡你的技巧
    1. 學會真誠的關心他人
      1. 想讓他人喜歡你, 必須先學會真誠待人
      2. 如果只想讓想他人有興趣,想引人注意, 那很難交到真心的朋友
      3. 不關心其他人的人, 別人也不會想關心你, 負面循環的互動最終會導致悲劇

    2. 微笑是不敗的語言
      1. 微笑可以向人展露善意, 讓別人變成自己的夥伴, 藉此解決問題
      2. 必須克服心中種種弱點, 才能潛意識的控制自已的行為, 展露微笑.
      3. 先讓自己微笑, 可以反過來推動自己的快樂

    3. 牢記別人的名字
      1. 記住並遵守各種禮節很費力
        1. 記住每個人的名字效果良好且較為容易
      2. 這幾乎可以訴諸所有場合, 政治, 商業到一般交友

    4.  迎合他人的興趣
      1. 人都喜歡談論自己有興趣且理解的話題
        1. 投其所好可以幫助拉近距離.
      2. 需要和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時, 預先針對對方興趣做研究
      3. 如果上面的方式無效, 適當的停止說話來止損

    5. 讓人感到自己很重要
      1. 人很自私, 如果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就吝於跟他人分享快樂
        1. 心胸狹隘的結果是失敗
      2. 每個人都有優點, 都有可敬之處
        1. 觀察這些並且真誠地指出, 是接近他人的好方式
        2. 要讓他人知道, 他處的位置很重要
      3. 讚美他人是待人處事的金鑰匙

    6. 設身處地的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
      1. 自憐是人類的天性, 人們也渴望被關注
        1. 對他人同情可以讓他人有同一感, 縮短距離
      2. 同情他人的想法和需求, 可以避免對他人的汙辱
        1.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他對我說,「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7. 迎合別人的高尚動機
      1. 人行事的理由往往同時有兩個, 高尚的動機和真正的動機
        1. 真正的原因很平實
        2. 高尚的原因很好聽
      2. 如果想要改變別人, 要迎合高尚的動機, 讓對方有面子的接受你的提議
        1. 細心的觀察他人高尚的動機
      3. 如果不了解一個人, 請真誠的將對方視作品德高尚的人, 你有機會因此和他品德高尚的一面相處

    8. 站在他人的立場看問題
      1. 沒有人喜歡遭受污陷, 在一個人承認自己的錯誤之前, 不要責備他
      2. 想要在人際相處方面獲得成功, 需要設身處地的了解對方觀點
      3. 愚蠢的人尋找對方的錯誤, 聰明的人站在對方的觀點, 理解對方立場
      4. 換位思考有助於和諧

    9. 多給別人說話的機會
      1. 不要對人妄加評判, 應該多給人說話的機會
      2. 不同意對方看法時, 應該堅持聽對方說完, 不該打斷對方
      3. 謙虛讓人獲得更多朋友, 爭強讓人獲得更多敵人
      4. 生命短暫, 人很渺小, 沒什麼值得炫耀的, 不爭論可以給人好印象

    10. 讓意見從其他人口中而出
      1. 人喜歡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做事
        1. 當你需要他人做事時, 最好能讓他自己提出方案, 讓這件事情看起來是他想做的一樣
      2. 人討厭被強迫做事
        1. 當你需要尊重他人, 又同時需要對方按照你的觀點做事時
          1. 潛移默化的將你的觀點, 帶入他的想法中, 讓他自己思考去尋找一個兩全的辦法
      3. 每一個完美的成果, 都有我們曾經拒絕的主意在裡面
      4.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5. 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3. 讓人接納你的技巧
    1. 從友善開始溝通
      1. 強硬的手法塑造敵人, 不能真的解決問題
      2. 溫和的語氣, 友善的態度開始溝通, 較能引導雙方達成一致
      3. 友善可以讓對方更為理智, 社會觀感也較好

    2. 學會傾聽
      1. 不管是愛挑剔的顧客, 愛頤指氣使的人, 在善於傾聽者的面前, 往往會被征服
      2. 善於傾聽者必須保持沉著冷靜, 即使說話者在挑釁, 也得笑臉面對, 用沉默面對怒火, 化解衝突
      3. 要能讓說話方有好的感受, 這感受會是達成目標的重要依據, 鼓勵對方多說, 就會有更多機會.  

    3. 不要爭論不休
      1. 不要辯論是唯一從辯論中獲勝的辦法
      2. 尊重他人, 不要隨便指責他人, 不要隨意否定他人
      3. 盡量讓周遭的人在辯論中勝出, 讓他們自尊獲得滿足, 這樣他們才有餘力來考慮你的意見.
      4. 克制自己被否定時第一反應, 自衛

    4. 尊重他人的意見
      1. 多數人並不擅長邏輯推理, 而且對周遭事物有偏見
      2. 人與人之前有思想衝突時很少謙讓, 願意謙讓放下姿態可以讓你獲得更多收穫
      3.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告訴別人:你錯了, 他都不會因此感激, 因為你已經對他和他擁有的事務進行了批判

    5. 錯了就要趕緊主動承認錯誤
      1. 如果知道自己錯了, 就應該主動承認
      2. 在別人指責之前承認, 有助於損失控管
      3. 如果我們是對的, 應該委婉地讓人接受
      4. 如果我們是錯的, 應該迅速誠懇的承認
      5. 這往往比辯論能帶來更多收益

    6. 不要讓人生厭
      1. 言語乏味反映入一個人缺乏智慧, 想像力以及敏感性
      2. 避免
        1. 過度地談論自己
        2. 說話沒有重點
        3. 對人漠不關心
        4. 喜歡爭辯, 自認萬事通

    7. 先說出自己的短處
      1. 盡量避免批評他人
      2. 如果非得批評, 話語起頭應該是談論自己的短處
      3. 承認自己的短處之後, 在引導出對方的缺點, 可以讓別人更能接受你的看法
      4. 謙遜是良好的品德

    8. 一開始就讓對方同意
      1. "不"是人類最難以克服的障礙
        1. 當一個人說出不之後, 為了保持自己的尊嚴和一致性, 他不得不堅持下去
      2. 與他人對談時, 要先得到對方的肯定, 然後適當的引導到彼此都認同的事情上
      3. 得到對方肯定並不困難, 不要為了證明自己, 而用自己的觀點去反駁別人.

    9. 不要對人心存報復
      1. 聖經:愛你的敵人, 善待贈恨你的人, 詛咒你的人, 要為他祝福, 凌辱你的人, 要為他祈禱
      2. 對別人報復是拿自己撒氣, 被怒火纏身對健康和心理都不利
      3. 忘記爭執是種能力, 忽略那些惱火的事情
      4. 把目標放遠, 做做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
      5. 不要為自己不喜歡的人, 浪費太多時間

  4. 讓別人認同你的方法
    1. 批評要從讚賞開始
      1. 在批評他人之前, 先提出對方的優點, 之後的論述較容易為他人接受
      2. 讚美是親近人的有效途徑, 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2. 用理智的問題代替命令
      1. 如同說服人的技巧一樣, 讓別人自己想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較容易為人接受
      2. 人都討厭被命令, 使用溫和的問題可以讓對方感覺被尊重
      3. 以建議的方式取代命令

    3. 將想法出人意料地表達出來
      1. 平實的敘述已經不夠了, 要生動, 有趣, 出人意料的表達方式
      2. 多參考戲劇電影裡面的表現手法, 運用至人際交往上

    4. 提出一個挑戰的目標
      1. 欲望促使人變得優秀, 挑戰激發人變得自強
      2. 不要害怕競爭與挑戰, 那是獲得成功的途徑
      3. 提出對方會有興趣的挑戰有助於解決問題

    5. 讓人樂於聽從你的意見
      1. 讓人樂於聽從你的意見, 是重要的交際技巧
        1. 施以小恩
      2. 用心觀察別人的利益得失, 因勢利導, 將自己的想法轉為他人的行動,這是很重要的能力
        1. 在理解他人想要的事物的前提下, 將自己可以提供的東西和該事物做比較, 在達成共贏的狀況下, 最有機會成功

    6. 克服演講的恐懼
      1. 每個人都會有對演講的恐懼, 即使是擅長演講的人亦同
        1. 激發自己的勇氣, 樹立自信.
      2. 尋找一切機會去練習口才, 不要放過練習機會
      3. 參加聚會時, 不要當自己是旁觀者, 盡可能融入到人群去鍛鍊自己的口才

  5. 讓人看重你的技巧
    1. 保留他人的顏面
      1. 傷害他人的自尊無異於犯罪
      2. 我們常常恣意的攻擊他人的名譽, 而自己又全然不覺
      3. 人會為了能挑出別人的錯誤, 打臉別人而自豪, 好像這樣才顯得自己聰明, 但這行為往往只會讓他人惱怒

    2. 委婉指出他人的錯誤
      1. 委婉地批評才不會遭受怨恨
      2. 正面批評往往傷害他人自尊, 委婉地批評即使在當下的表現不好, 未來也有較大的轉圜餘地
      3. 委婉的批評也給他人"你有為它著想"的感覺

    3. 用稱讚鼓勵成功
      1. 真心稱讚可以激發人的潛力
      2. 稱讚不是奉承, 也不是諂媚, 要真心的感謝與敬佩他人
      3.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 也沒有人討厭被稱讚, 用激勵讓他人成功.
      4. 才能在批評中萎縮, 在讚揚中綻放

    4. 給他一個願意全力追求的美譽
      1. 人類都渴望受到重視, 會為了保有他人的重視而付出
      2. 如果你希望對方擁有某個特質, 就先假設他有, 然後盡量以此去誇讚對方, 對方會為了維護這份榮譽而努力

    5. 讓錯誤看起來容易修正
      1. 人很難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錯誤
      2. 指出別人的錯誤和無知, 往往只會斷了對方改進的可能性
      3. 與其挑出對方不好的地方指責, 不如鼓勵對方往好的地方行進
        1. 讓對方了解你的期待和信心, 激勵對方發揮潛能

    6. 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成功因子
      1. 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逃避現實的心
      2. 適應逆境並在其中尋得生機
      3. 人生重要的不是以自己所得投資, 而是要如何從損失中獲利
      4. 不要逃避現實, 不要陷入損失的情緒, 仔細想好當下的狀況, 才能做出正確的下一步

    7. 不要盲從因襲
      1. 想要自由的人, 必然會碰到生活的各種挑戰.
      2. 成熟的人不會躲在為弱者建造的庇護所, 不會躲在人群, 不會任由時間撫平自己的個性

    8.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1. 面對不幸時, 我們可以選擇:適應, 反抗或是放棄
      2. 如果是無法避免的不幸, 適應也許是比較好的選擇
        1. 反抗往往招致更多磨難
        2. 放棄意味著走向精神錯亂
      3. 事情已經過去了, 就不要再奢望他有所改變
      4. 人沒有理由絕望, 面對不幸時, 應該多看自己擁有的幸福

    9. 如何對待不幸
      1. 用實際的行動去解決問題, 用虔誠的心去幫助別人, 裁示擺脫不幸的最好方法
      2. 另一方面, 時間才是撫平心靈創傷的靈藥

    10. 保持自我本色
      1. 保持本色不是一蹴而就得, 需要認真思考, 找出自己的特長並發展
      2. 人有其獨特性, 保持自己獨特性, 不刻意模仿他人, 有助於更好的發展

    11. 擁有堅定積極的信念
      1. 健康, 充沛的精力, 天分, 信念,都是成功不可欠缺的要素
      2. 信念不能替代行動

    12. 勇於承擔責任
      1. 不要怨天尤人, 承擔責任是成熟的標誌
      2. 將不幸歸因外部對心理上負擔較輕鬆, 但是承擔責任並付出努力, 是更積極的解決方案

  6. 家庭幸福快樂的方法
    1. 不要批評家人
      1. 半數以上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
      2. 批評會讓聽者心碎, 喪失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3. 和諧生活的條件是彼此之間的寬如和忍耐
      4. 多側面引導, 而不是正面批評

    2. 切勿喋喋不休
      1. 嘮叨是致命的

    3. 注重生活小事

    4. 對待家人也要有禮貌

    5. 尊重家人的事業選擇

    6. 擺脫憂鬱困擾
      1. 憂慮一旦佔據內心就很難散去, 做一些較消耗精力和時間的事情可以幫助分心
      2. 不要為木已成舟的事情耗費太多心力
      3. 幾乎所有憂鬱和哀傷都來自人的想像, 而不是現實
        1. 用機率模型去分析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7. 力求充沛的精力
      1. 疲勞, 憂慮, 緊張等負面情緒都是健康的大敵
      2. 休息, 充足的計畫, 良好的優先順序都有助於精力調配

    8. 學習管理金錢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