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菁好吃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自由的窄廊
- 一個互相競爭的模型來講解常見的社會型態
- 一端是社會的力量, 一端是國家機器的力量
- 當兩邊都缺乏力量的時候, 國家往往會陷入戰爭狀況, 每個人與所有其他人為敵
- 當國家遠大於力量時, 會走向專制
- 中國的官吏, 羅馬的行政體系
- 當社會大過國家時, 很難形成有效的國家機器
- 雅典的流放制度
- 紅皇后:當兩個力量進入正面的互相競爭的狀態為, 即自由的窄廊
- 經濟,文化,制度和運氣會影響到其寬度,
- 印度種姓制度會讓這寬度被窄
- 人民偏向宗族還是國族關係的認同, 文化中對於權利的追求都會影響這兩力量的走向
- 兩個力量的惡性競爭, 會讓兩者會失去互相信賴, 導致社會崩潰, 好比威瑪共和國
- 另一個角度來看, 社會對應平民, 而國家對應於菁英
- 個人感想
- 架構很大, 提出的觀點有宏觀的說服力
- 個例方面的探討則有點槌子人傾向
- 此外, 中國的章節裡, 連結到商君書 : 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LIZ關鍵詞
- 概念
- Foodie 指對美食有興趣, 將其當作藝術的一群人
- 美食資本,culinary capital, 某些飲食或飲食相關實踐會授與地位與權力給懂得享受的人
- 好比紅酒/茶/咖啡
- Foodie 迴避大量製造, 廣泛而缺乏個性的食物.
- 正宗 authentic
- 文化上的連結,
- 特定地區的食物
- 帕馬火腿
- 特定原料
- 特定生產者
- 傳承的老店
- 傳統手藝的大師級人物
- 具備歷史意義的食物
- 酒家菜
- 異國 exotic
- 和自身文化的差異
- 正宗和異國的四個象限
- 雜食性, omnivorousness, 高級的文化不再那麼有效的彰顯社會地位, 要得到高社會地位,必須選擇橫跨文化階層的各種類型
- 民主(democracy)和區隔(distinction)的對峙關係
- 雜食性消費帶來包容和多元
- 雜食性消費依舊需要經濟和文化資本, 階級以隱諱的方式呈現.
- Fine Dining
- Fine Dining 是追求全感官體驗的美好, 食物的體驗是基本
- 法國
- 食藝:法國飲食文化的風貌與流變
- 法國美食末日危機
- 西班牙
- 分子料理
- elBulli
- 北歐
- NOMA
- bistronomy & smart casual dining
- 其實還是回歸原點 食物的體驗是基本, 應該佔比最大
- 評鑑制度
- 米其林
- 世界五十大
- OAD
- 台灣味
- 這邊的論述我認為比不上台灣菜的文化史, 看過就算了
- 大致上有提到台菜現在的傳承問題, 新西餐廚師如何在體制下發揮台灣味, 跟日本的對比之類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