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y123
不干己事不張口 ,一問搖頭三不知
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紫逸軒
爐頭菜餚火候精湛,清爽又能表現風味。
麻婆豆腐煮龍蝦,將鮮味與麻辣完美融合。龍蝦肉質鮮嫩Q彈,與綿軟入味的豆腐形成鮮明口感對比。醬汁濃郁醇厚,既有花椒的辛香,又有蝦肉的甘甜,令人回味無窮。
四川口水海中蝦,醃製入味的蝦肉,融合胡麻花生醬汁,酸甜可口,辣味適中。
陳皮血橙牛仔骨,牛肉膠質豐富,搭配的醬汁複雜有層次,值得一試。
其餘菜品, 如海參扣鵝掌等表現中規中矩,叉燒口感略乾,花雕雞和湯品的雞肉個人不喜。
x
2024年1月7日 星期日
西班牙美食史
位於未知邊緣的土地
四萬年前, 伊比利人和印歐民族的凱爾特人居住在伊比利半島
伊比利人種植小麥/大賣/黑麥/燕麥, 並以磨碎的榖粒加水, 在燒熱的炭火餘燼上製作一種原始的麵餅, torta
凱爾特人會以橡實製作麵餅
古希臘時代, 腓尼基移民和原住民的商業活動提升了經濟和飲食
羅馬時代
在經歷迦太基對希臘人, 羅馬人對迦太基人的爭鬥後, 奧古斯都在位時, 羅馬取得了整個伊比利半島
橄欖油, 葡萄酒, 魚醬成為西班牙輸出至羅馬的重要產品
羅馬式烤爐傳入西班牙, 提升了麵包品質, 帶動了烤肉
影響至今的各種烤動物幼崽文化 (烤乳豬/烤小山羊)
蠻族時代
羅馬帝國衰落後, 蘇維匯人和汪達爾人取代羅馬人
基礎設施摧毀, 原住民生活不復往日
豬油脂取代了橄欖油, 啤酒取代了葡萄酒
之後, 西哥德人建國, 帶來了天主教信仰
摩爾人, 猶太人, 基督徒
從摩爾人入侵到基督教徹底統治伊比利半島, 中間這數百年的時間, 伊斯蘭/猶太人/基督徒處於共存的狀態
摩爾人的入侵, 擊潰了西哥德王國, 開始伊斯蘭文明的統治
阿拉伯人此時的飲食, 受到到波斯文化的影響,
加蛋製作的各種糕餅
油炸點心配上蜂蜜和肉桂粉, 影響至今的西班牙熱愛甜點文化
芬香植物和新香料調製的肉類
苦橙, 檸檬, 萊姆等各式水果
苦橙和甜橙都來自柚子和橘子的雜交
猶太人在符合其宗教限制下,使用當地可以買到的材料
這時代在西班牙的猶太人被稱為薩法迪猶太人
喜歡甜食, 水果還有堅果, 同樣喜歡玫瑰水
油酥麵糰點心, 特色甜食持續影響至今
猶太背景的菜餚通常含有豆角, 茄子, 洋薊, 扁豆或鷹嘴豆
安息日中午的燉菜, adafina
城堡裡的生活
中世紀西班牙的基督教諸王國的飲食: 肉類, 麵包, 葡萄酒
肉類主要屬於上層階級
燒烤的羊羔和綿羊, 增加燉菜風味的鹽漬豬肉, 給體弱多病者的雞鴨禽肉
從羅馬時代, 西班牙就以生產本地品種的優良羊毛聞名
肉桂和胡椒是常見的調味料
基督教中, 葡萄酒和麵包具備宗教象徵
不同階級有其不同品質的葡萄酒和麵包
膳食習慣受體液理論和基督教影響
體液理論
人分為四大體質:多血質, 黏液質, 黃膽汁質, 黑膽汁質
食材和菜餚可以分為冷/熱/乾/濕, 對應到四種體質的平衡
基督教
不能吃肉的齋期飲食規定
15世紀, 在卡斯提亞和亞拉岡聯姻, 之後成為西班牙第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
1492, 西班牙征服全部伊比利半島上的伊斯蘭國家, 驅逐大部分的摩爾人和猶太人,
同樣在1492在王室資助下, 哥倫布發現美洲.
美洲的農作物影響了西班牙飲食, 尤其是貧窮的鄉村日常膳食
地瓜有著類似栗子的質地和堅果的香味
高產量的玉米
玉米糕餅(pan de maiz), 玉米餡餅餃(empanada)
沒有鹼化的玉米少了菸酸和色胺酸, 曾造成歐洲流行的糙皮病
香草莢/巧克力
馬雅人喝的巧克力裡面帶有辣椒和玉米粉
修女添加香草莢, 糖, 肉桂, 造就今日的熱可可原型
墨西哥會在mole 醬料終使用巧克力, 相較之下, 西班牙的巧克力多半在甜點中出現.
辣椒
取代黑白胡椒, 造就有名的chorizo香腸, 還有西班牙煙燻紅椒粉
番茄/馬鈴薯
早期被認為具備毒性而被排斥
火雞取代了孔雀
黃金時代
15世紀至17世紀, 美術, 音樂, 文學隆盛的時代.
哈布斯堡後人的卡洛斯一世, 引入了啤酒和勃良地禮儀入法國
過度注重畜牧業而輕視農業
人口增長但榖物歉收, 糧食價格高漲
輸出高品質的羊毛, 但是最具利潤的加工產業在外國完成
來自新大陸的黃金被拿去償還舊債或是軍費
製糖
摩爾人將糖帶到西班牙, 之後在加那利群島和加勒比地區製糖產業蓬勃發展
修女們繼承中東傳統, 專精於製作甜食和糕餅
製糖的大量人力需求造就了奴隸制
鹽漬鱈魚, bacalao
符合天主教齋戒需求的冷血魚類
保存時間長, 高產量且耐運送的鹽漬鱈魚, 成為平民改善飲食的選擇
在齋期取代豬油, 香腸和肉的調味和蛋白質功能.
天主教與狂歡節
天主教信仰中, 通往救贖的道路以禁慾為上,在齋戒期間要求人們斷食和禁肉
另一方面, 教宗十字軍詔書給予了在齋期吃肉的特權
狂歡節在大齋之前, 源由自古羅馬的酒神節
戴面具, 吃甜食, 肉, 酒, 性
烹飪與製作糕點, 麵點, 蜜餞之藝術 Arte de cozina, pasteleria, vizcocheria y conserveria
著名的西班牙王室料理參考書
所有烹飪都應以三個原則為基礎, 依重要性排序是:清潔, 美味和速度.
1612年, 西班牙將改宗的穆斯林後裔驅逐出西班牙
自此, 西班牙食物完全基督徒化, 必須以豬油, 奶油, 橄欖油烹調
新舊基督徒的菜餚, morterurlo
用油和蒜片爆香豬肝, 然後放入水中煮沸, 並與香料, 麵包屑和其他肉類一起煮.久煮至充分分解後, 研鉢中搗碎.
之後將蒜泥炸熟,把所有煮熟的產品倒入油中, 加入紅辣椒粉和其他香料並逐漸加入適量燉肉湯, 以獲得糊狀物.
馬德里, 凡爾賽與那不勒斯, 最好的則是巧克力
18世紀, 啟蒙時代的西班牙,
西班牙地位下降, 從16~17世紀的強權, 轉變成到18世紀末的二流國家
不公平的稅負, 過高的軍費, 落後的農業,
西班牙烹飪中心是麵包, 肉類, 葡萄酒, 莢豆類
肉類大宗是醃漬過的豬五花肉
肉類地位:羊>牛=家禽>豬肉
油類:橄欖油或是豬油.
豆類以鷹嘴豆, 扁豆還有來自美洲的菜豆
新西班牙的飲食
新西班牙包含今日墨西哥等區域
融合烹調, 混合阿茲提克和歐洲的飲食特色
玉米粉薄餅, mole醬火雞, 橄欖油炸小麵點,
法國人看不起豆子, 義大利人和西班牙人沒有這種看法
紅椒, 番茄, 大量大蒜, 紅椒粉的調味
修道院傳承了甜食, 糖果和油酥麵點
También entre pucheros anda el Señor, 在鍋盤之間也能找到天主
巧克力
巧克力有貴除和教會保護, 在抵達歐洲時已經是高貴的飲品
西班牙發明了許多巧克力飲品配方
和糖結合, 成為西班牙在美洲最重要的物產
這段時期的美食被法國和義大利掌握.
高級料理=法國料理, 法文是高級料理語言的時代.
餐桌上的政治
法國大革命期間, 美食文化 gastronomie出現
大廚從服務貴族變成開餐廳
中產階級可以享受名廚的菜餚, 且是主力客源
西班牙飲食被法國主導
軍事和政治被拿破崙及後續法國統治者壓制
中產階級沒達成足夠經濟獨立, 無法引領飲食
巴塞隆納受益於紡織業, 成長中的中產有閒錢發展飲食
大量的燉菜, 湯和濃湯
甜鹹油酥麵點, 餡餅, 糖食與甜點
西班牙大廚試圖照本宣科的為上層階級複製法國菜
除了本地與地方性烹調中尚存的誠實與質樸, 在法國陰影下創作出來的西班牙食物都是為了出奇制勝, 而非為了滿足食客的味蕾
olla, 燉菜, 西班牙晚餐的同義詞
肉類, 莢豆, 蔬菜一起燉煮
分成三道菜:湯, 莢豆和蔬菜, 香腸和肉類
19世紀末, 20世紀初
1898 美西戰爭後, 西班牙失去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民族風格趨向閉關保守, 耽誤工業化和進步
料理主軸是地方傳統料理與以現代烹飪料理的對抗, 後者代表是法國
飢餓, 希望, 成功
20世紀初, 飲食作家和大廚以西班牙地方烹調來對抗外國影響
1936-1939 西班牙內戰造就食物匱乏, 1936-1954之間的農業產量低於內戰前水準
1973 法國的新烹調運動
講究品質最高的生鮮, 當季材料, 技術革新, 更健康的食物烹調
西班牙各地受到新烹調運動影響, 引發一連串的創新, 進而塑造今日西班牙料理地位
新巴斯克美食『傳統手法』,『燒烤菜餚』(Asadores),『前衛』和『創新』的融合
費博之家的角落 - 傳統加泰羅尼亞美食和慢食的現代詮釋, 專注於新鮮的地中海食材
El Bulli 鬥牛犬餐廳,.分子料理的創造者
西班牙的地方烹調
西班牙各自治區飲食有其獨特性, 有其互相相通的歷史和材料,
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燉菜, 馬鈴薯煎餅, tapas, 一盤米飯和麵包
燉菜的材料視各地而定, 可以是各類豆子, 魚類, 馬鈴薯, 煙燻豬肉等
巴斯克
以海鮮烹飪聞名, 幼鰻, 鯷魚, 鮪魚等
近代發明的巴斯克起司蛋糕
卡斯提亞與馬德里
烤乳豬, 麵食, 高級西班牙燉菜
西班牙起司
西班牙產綿羊奶, 山羊奶, 牛奶
單一乳種乳酪, 混合乳酪都
曼徹格起司
西班牙羊奶硬質乳酪
特色是四周有蘆葦草包紮時留下的鋸齒花紋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逆思維
個人的重新思考
傳教士, 檢察官, 政治人物及科學家走進你的心裡
人們會對自身知識和專長, 以及信念和看法感到驕傲
自信可以建構出穩定的世界觀, 降低思考成本, 果斷進行決策
傳教士模式
當信念受到質疑時, 佈道並保護理想
檢察官模式
對抗不同觀點時, 期待對方論證有瑕疵, 列舉出理由來證明錯誤
政治人物模式
尋求群眾支持, 宣揚自身的正確和控訴反對者的錯誤
穩定不等於正確
知識需要更新, 思維模式需要打理, 意識形態需要捨棄
科學家模式
懷疑自身所知
對未知保持好奇, 實驗以測驗假設
積極地保持開放心態
紙上談兵與冒牌者心態:找出信心的甜蜜點
對自身和手段的信心的四組和
對自身有信心, 對手段有信心
盲目的自負:
當手段不適合時, 容易忽視現況而在錯誤的路上走過遠
對自身沒信心, 對手段有信心
執迷不悟的自卑
初學者心態, 或是帶著信仰心態的盲從
對自身沒信心, 對手段沒信心
軟弱的懷疑
動彈不得的自我懷疑
對自身有信心, 對手段沒信心
自信的謙遜
相信自己能解決問題, 但是沒預設方式
承認自己有缺點, 同時相信自己能改善缺點
謙謙君子, 用涉大川
想法有誤的喜悅:不相信你所想的一切快感
犯錯不是件壞事, 那是學到新知的徵兆
核心信念受到質疑時, 人傾向封閉而非開放
將核心概念置於超越界
愛智的表現, 應當是因為想法有誤而開心,
將看法和認同分開, 將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分開
如果現在的我不認為一年前的我很蠢, 那代表我一年都沒成長
準確的預測者常常修正預測
他們有更多的重新思考循環, 不執著於一致性或對自己的預測有熱愛
正向吵架俱樂部:建設性衝突的心理學
有害的衝突:人際衝突
個人和情感方面的衝突
有益的衝突:任務衝突
基於理念和意見的衝突
缺乏衝突不等於和諧, 而是漠不關心
當組織缺乏衝突, 在面對需要改變的困境時, 往往會過度自信, 堅守策略
被挑戰的思考過程
對他人爭論, 並非不尊重他人, 而是對其觀點重視到足以提出質疑.
不要將任務衝突變成人際衝突
與敵人共舞:如何贏得辯論並影響他人
搞清楚辯論的目標
如果是公開辯論, 目標可能是是改變觀眾心意
如果是非正式辯論, 目標可能是改變交談夥伴的想法
如果目的是改變對方, 那不應該用辯論比賽的技巧
最佳數據, 清楚的邏輯, 強烈的反駁, 機智的語言會讓自己和觀眾很"爽", 但是會關上對方的心門
以"增強合作"的方式較能說服人
良好的說服技巧
尋找雙方的共同點
強調雙法立場相同的觀點, 接受對方立論最強的觀點
以提問表達好奇, 表達願意聆聽和改變
以少數而強力的理由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立論強度會被最不令人信服的理由所主導
對立場不同的觀眾提出過多理由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更多理由等於更多被反駁的可能
詢問對方, 需要什麼樣的證據才能讓對方改變心意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說服, 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說服
棒球場上的仇恨:動搖刻板印象以消弭偏見
人們在社會中會積極勳求歸屬感和身分地位
族群認同可以達到這兩個目的
但是族群之間的敵意和誤解, 會透過群體極化放大
尋求共同點
以更高的維度去思考, 尋求不同群體的共同點
好比, 我們都生存在這地球上
同情我們的敵人
將對方賦予人性, 從認識個別團體成員, 到重新認識團體
認清習慣性的歧視
留意那些烙印在內心的習慣, 是不是出自於刻板印象
疫苗溝通者與溫和的質問者:正確地聆聽方式如何帶給人們動機去改變
我們很少能激發他人改變, 機會的是協助他們找出動機作改變
動機式晤談
提出開放式問句
不要給對方改變的壓力
不要剝奪對方選擇的權利, 而是去肯定對方的選擇
不要有勸誘或哄騙的問題
反應式傾聽
不要認為自己有資格告訴對方怎麼做
不要為對方分析利害關係, 讓對方自己分析
自己只要作為協助和提點
確認對方改變的欲望和能力
總結
說明自己對對方的改變有怎樣的理解
檢視是否有遺漏之處, 也再度強化對方改變的動機
詢問對方計畫和接下來步驟, 好的引導者要幫助對方完成目標
反向魅力
出色的聆聽者, 可以透過專注地聆聽, 真誠的問題, 讓說話者感到自己是個有魅力的說話者
劍拔弩張的對話:為我們的分歧討論消除對立
能製造出對立的問題多半很複雜, 而複雜問題不應該被簡單看待
二元偏誤, 將複雜的連續性簡化成兩個類別, 藉此尋求澄清和結束
這造成極化, "我們對抗他們"的心態
一旦選定一個類別, 很難重新思考另一個類別的看法
抗拒簡化的衝動, 能夠增進論述素養
兩個極化觀點間, 有很多差異細微的其他觀點存在.
人們的信念是由動機塑造而成, 相信什麼端視人們
想要
想信什麼.
認清懷疑論與否定論的差異
懷疑論者, 懷疑自己接觸到的每個資訊, 提出問題並在接收到新資訊時更新想法
否認者, 缺乏客觀考慮的想法先驗拒絕
當人們不喜歡解決的方法, 就會忽略甚至是否認問題的存在
傳遞訊息的要點
承認複雜性不會降低說服力
不應該為了保持一致陳述, 而做非精確紀錄
透過強調可能性來傳遞複雜度
這是用在傳遞事實性資訊, 也適用在表達內心感受
不要為了簡單化, 而將內心情感停留在一兩種主要情緒
有效的對話, 一般涵蓋更多樣化的情緒
重寫教科書:教導學生質疑知識
現代教學偏向講座式的教學
強調"正確知識的傳遞",
學生式被動的資訊接受者,
沒有主動學習的機會, 缺乏糾正自身錯誤思想的機會
小學時期, 不曾糾正錯誤科學理念的人, 日後會越來越難改變
這不是我們一貫的做法:建立職場學習文化
重新思考不只是個人技能, 他是一種集體能力, 仰賴組織文化
心理安全感
一個團隊是否允許成員冒險, 而不必害怕受到懲罰
成員可以提出顧慮和建議而不必害怕報復
強調結果的績效文化會破壞心理安全感
害怕專業遭質疑, 害怕能力不被認可
心理安全感允許人承認自己的脆弱, 並且把人和事分開看待
在這件事情上失敗, 不代表個人的失敗.
流程責任歸屬
不為了決策結果的成功或失敗負責, 而為了決策流程的品質負責
壞的決策過程利基在淺薄的思考, 因循往例
好的決策過程建立在深入思考和重新思考上.
結論
承諾升級
當人們決定投入一項計畫, 但是沒有按照希望的方式走, 於是投入更多資源進入該項計畫
這是恆毅力的一種表現, 但是對重新思考是種阻礙
認同早閉
過早將自身投入在社會認可的身分地位中, 即使這身分和自身並不適合, 因為沉沒成本和周遭期待而無法脫身
幸福經常取決於人們做些什麼, 而不是人們所處的環境
,
檢查清單
對自身
以科學家的方式思考
將觀點視為假設, 拿數據考驗它
以價值而非看法來定義你的身分認同
看法可以變化
尋找和自身估點相左的資訊
別把信心和能力混為一談
駕馭懷疑的益處
將對自身能力的懷疑視為成長的機會
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信心就好
擁抱想法有誤的喜悅
定期重新規劃人生, 以行動而非環境去追逐目標.
不要只根據決策結果, 而是要考慮決策過程來評鑑決策
對他人
練習說服聆聽的技巧, 展現對別人談話的興趣
質疑如何而非為何
詢問"什麼樣的證據能改變你的看法"
詢問人們最初如何形成某種看法
了解雙方共同點, 強調對方擁有選擇的自由
少數強力的證據比多數薄弱證據好
進行一場關於對話的對話, 強調對話給你有什麼感受
從認識的人身上學會新事物
擴張情緒範圍, 挫折, 憤怒, 好奇, 矛盾等多樣化情緒有助於有效對話
對群眾
將具有爭議的主題複雜化, 而非兩面化
不要迴避警告和可能性, 承認對立看法意味包容性
放棄最佳典範
應當不斷思考做事的方式
組織應當建立心理安全感, 成員可以質疑並挑戰現狀而不受罰
別逃避建設性衝突, 別逃避任務衝突
打造異議網路, 而不是支持網路
珍惜意見先左者, 若其言之有物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2023 冬 東京
ほうとう天地
喜歡ほうとう路過可以一吃
SHAKE SHACK Roppongi
普通的漢堡
新宿御苑
感覺很好
不怎樣的烏龍
也不怎樣的超商包子
被官稲荷神社
LESS的PANETTONE
好吃
江戶前晉作
有趣的天婦羅。
河豚白子,在醬汁與白飯上整個絞散。入口即化的綿密口感中帶粒粒分明,淡雅的鮮味中穿插拌飯醬汁的鹹香,猶如海鮮版的炸蛋拌飯。
茄子經過深深地久炸後,讓油脂滲入其中。破開酥脆外皮,底下是入口即化的茄子果肉,混著滿滿的麻油香氣,是道即使是純素食者,也能品嘗到的"和牛"。
小小粒馬鈴薯油炸後,展現出如同蕃薯般的甜味,炸過的質地非粉質或蠟質,而是如炸無花果般汁水橫溢,彷彿在享用甜點一般,顛覆根莖類的既定印象。
蝦類與白身魚的表現平穩,油脂的香氣和幾道有特色的料理讓人印象深刻。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