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岩嶼塘 2022夏菜單


- 淡菜玉子燒
油醋醃漬的淡菜配上玉子燒
微酸的開胃小菜, 玉子燒略嫌厚度不足, 品嘗上一閃而逝



- 澎湖小卷/蒜苗
小卷裡面包裹客家小炒, 芹菜味轉鹹的口味變化
客家小炒太搶眼, 蓋去蒜苗和小卷

-番茄 煙燻時令魚
不知道用什麼木頭煙燻的鯖魚, 帶出來的風味很棒
五種不同番茄組合的變化, 配上橄欖油/醋/羅勒/莫札瑞拉這種王道組合

這道喜歡

- 鮪魚/玉文芒果
鮪魚過熟, 可惜
芒果莎莎醬和蓮藕片這兩個元素單品都不錯, 感覺得到這道菜的潛力


- 波士頓龍蝦/白酒奶油醬/蒔蘿
龍蝦火候恰當, 肉質, 口感和風味有呈現出來.
醬汁味道不錯, 可惜分量不足不夠配龍蝦.


- 鵪鶉/墨西哥烤玉米
鵪鶉類似日式燒鳥的方式料理, 皮Q肉嫩, 連骨頭都帶著焦香
玉米本身的甜味, 配上烤過的香氣, 芬達起司補上鹹香和檸檬般的酸味,
好肉配上層次多變的醬汁

這道喜歡


- 波士頓龍蝦手工義大利麵
與fine dining 的注重前幾口的風味呈現, 淺嚐即止不同, 這似乎一道以"吃很多會很好吃"為前提製作的料理.
麵條表面的糊化澱粉, 結合了帶著煙燻培根和龍蝦風味的油脂, 很直接地賄絡大腦, 味覺上的暴力美學.

這道喜歡

馥米/普洱茶
日式出汁配上普洱茶, 
米煮得不錯, 風味上單薄, 以茶泡飯的概念的話少了前段的香氣和足以融合整碗飯的基底
出汁的風格可能要再強點, 適當配上細蔥/山葵/海苔/梅子/茗荷之類的也許會不錯

- 優格/甘酒/小黃瓜
相當清爽的小黃瓜冰沙, 配上優格冰淇淋和甘酒慕斯
不會太甜, 這道喜歡


- 梅爾檸檬/曼特寧/黑糖
檸檬醬有層次的酸味



- 葡萄琥珀糖/鳳梨芒果康普茶
琥珀糖好甜
康普茶ok, 不過倒是讓人想試試看楊枝甘露康普茶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祥雲龍吟

 




1. 無花果/花生

以花生做成的豆腐, 以蜜粉裹附後酥炸, 配上無花果肉泥和鰹魚高湯
一入口, 無花果肉融入花生豆腐裡, 果肉的纖維感和豆腐軟糯質地交會的口感中, 又穿插了點蜜粉的酥脆, 很棒的口感體會

乍看之下有點突兀, 實際上協和的很好, 帶了點溫暖感的料理
這道喜歡


2. 毛豆/葡萄蝦/豆泥

之前的葡萄蝦/豆皮的進化版
降低湯葉的使用量, 提高了毛豆醬汁的比例, 新增魚子醬, 再將酢漿草換成紫蘇

整體口感更好了, 主打的滑順感更加明顯
豆類基底為基底, 多了魚子醬的鹹鮮, 讓風味前段更加突出, 紫蘇意外的清淡不奪主位, 僅在尾段做收尾呈現.

另外這次搭配的清酒比起之前胡椒味的白酒合適很多
這道喜歡



3. 鮑魚/蓮藕

一如既往軟糯的鮑魚, 配上清香微甘的蓮子泥, 醬汁是鮑魚出汁並以薑提香
該說是懷石版本的鮑魚蓮藕湯?
沒有那麼的海洋感, 是個淡雅風格的鮑魚呈現


4. 軟絲/大黃瓜/香水檸檬

鰹魚高湯燉煮過的大黃瓜, 上次作為海膽壽司的配角舍利, 這次一躍成主角
入口後大黃瓜化開, 新鮮軟絲融入其中, 口感和風味的變化令人難忘
昆布油配上發酵的大黃瓜醋, 酸味呈現上直接有成年醋的圓潤感 

再上一層的夏夜清爽呈現
配上有檸檬酸爽風格的清酒
這道很喜歡

5. 七星班/蛤蠣/九層塔

清蒸後, 肉質收縮緊實的七星班
烤過又去除黑內臟的蛤蠣
有脆度無草味的玉米筍
葉軟而莖脆的皇宮菜
無苦味僅有清香的綠竹筍
份量剛好, 點出高雅感的九層塔油

這道很喜歡




6. 鯖魚/明蝦/龍蝦/黃雞魚/秋葵

龍蝦/小卷/飛魚/鰹魚/秋葵的進化版
減少了刺蔥比例, 多了點茗荷, 配上醬油, 檸檬汁, 柚子醋做成醬汁和山葵, 抓到了絕佳的味覺平衡點
(稍微?)變化一下, 能讓整道魚生風味提升如此之大, 令人感到料理的博大精深

這道喜歡


7. 鰻魚/番茄

又見牛番茄晶凍
從搭配海膽, 到搭配綠竹筍, 這次來到搭配鰻魚

番茄晶凍一樣保留住溫和的酸, 沒有不討喜的草味和膠質口感
鰻魚雖是烤過, 但是不強調焦香, 反而強調魚肉魚油自身的滋味
溫熱的米飯, 顆粒分明又軟糯的口感
吃起來略帶了點紫蘇梅風味

這道很喜歡

8. 紅喉/茄子

油脂豐富的紅喉, 配上高湯煮過的圓茄和醃漬的長茄
期待未來發展性的一道



9. 黑喉/海菜/孔雀蛤/海葡萄

黑喉已油淋立鱗方式呈現, 油香/殘油/火候三者俱佳的炸烤物
大量的海菜與海葡萄帶來豐富的大海氣息, 辣油作為前段的提味和收尾
相當強力的一道料理

這道超喜歡


10. 乳鴿/迷迭香

又回到乳鴿了


11. 原鴨米/花蟹/綠竹筍

花蟹給予鮮甜, 綠竹筍給予清香, 晶華火腿補足了油香
米飯這回火候比上次好多了, 恰到好處的熟度, Q彈的米粒穿插蟹肉絲和筍絲

豐富且乾淨的味道
這道很喜歡

12. 黑糖/地瓜

很甜    


13. 蓮子/紅豆

沒那麼甜
蓮子羊羹從質地到香味都感覺得到發展空間



nku





1. 開胃菜
- 炸馬鈴薯配鮭魚軟以及煙燻虱目魚醬汁
- 酸麵包做成的餅, 螃蟹沙拉配醃漬的櫛瓜黃瓜

口感上的對比, 脆與軟, 煙燻虱目魚對比螃蟹




2.
烤魷魚, 配澄清番茄湯和昆布油
海葡萄份量不足, 帶來的鮮鹹感不夠, 作為料理有點分離感




3.
綠竹筍天婦羅 牛肝菌美乃滋 柴燒的蔥粉末
麵衣有點礙事, 但是火候ok, 油炸讓竹筍汁水更加豐富
有點像是常見冷盤綠竹筍配美乃滋的上位版.

這道喜歡





4.
秋咕魚, 加入蛤蠣和法國黃酒的奶油醬汁, 配上鰹魚慕斯
焦化櫛瓜泥配上柴燒小黃瓜
魚的火候可惜了





5.
油封後柴燒牛頰肉, 剛入口有種如蜂蜜的黏舌感



6.
熟成後的黃土雞, 帶著濃郁的雞肉風味,
表皮脆而不帶油膩感, 肉質耐嚼有彈性
以清澈雞高湯為基底的醬汁, 搭配雞肉好朋友的菇類, 最後以一點黑蒜做層次變化

這道喜歡